全国多地市委书记、区委书记硬核喊话向企业释放强烈信号

2024-01-04 23:52:55 推拉门

  “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,直接向我和市长反映”、“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找企业的麻烦”、调研中表态“当好企业的服务员”、大会直播中公开手机号码……2023年开年以来,全国多地的党政领导都默契地“喊话”企业,抛出“橄榄枝”。这并不只是简单的一种姿态,更多是各地政府对经济复苏、信心提振的强烈渴盼,希望开局冲刺、决胜全年。

  “只要企业家不触碰生态环保、安全生产、党纪国法的红线、底线,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找企业的麻烦。”

  2月6日,在郑州市中原区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暨2023年度工作动员会议上,中原区委书记李晓雷的这番话,引起不少关注。

  据公开报道,李晓雷还在现场表态,“假如慢慢的出现乱找麻烦的情况,请各位企业家大胆向区委、区政府举报,也可直接向我本人反映。”

  此次会议上,谈及企业和企业家时,李晓雷用了6个“最”字——“不管中原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、转型到什么阶段,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始终是我们的最大功臣、最大特色、最大资源、最大优势,是中原区最宝贵的财富、最硬的脊梁。”

  谈及未来工作,李晓雷强调,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服务、创造最优环境,是区委、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,也是全社会一定要做好的事情。

  他还再次给企业家送上“定心丸”,“今后,要让企业家在中原安心、专心把产业做实、项目做精、市场做大、资本做强、企业做久;要让企业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全社会的关心、关爱和尊重。”

  对于这番“火出圈儿”的发言,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斌持认可态度,“能说出这番话,本身就值得点赞”。

  李斌认为,“不找企业麻烦,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,明确释放了支持市场主体稳预期、提信心的强烈信号。”

  梳理发现,近期,不少党政领导都曾通过“喊话”方式向企业家们释放积极信号,每一次,不仅收获现场掌声,还赢得舆论叫好。

  据报道,2月6日,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在当地落实“四敢”重大要求动员部署会暨大健康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表示,

  “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,直接向我和市长反映,我们肯定当好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号接线员,第一时间倾听企业心声,第一时间解决企业诉求。”

  在1月28日召开的中山市全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,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不仅带领市领导集体起立,向企业家们致敬,还通过现场直播发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。

  郭文海说,“企业有增资扩产需求,有总部建设需求,可以直接报给我,我和市长当好你们的服务员,当好你们的后勤部长,帮助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落地项目。”

  如果说上述党政领导的“喊话”更多面向企业,向外界发声,那么,还有一些领导的“喊话”则是“刀刃向内”。

  据张家口日报报道,2月6日,在张家口全市政治性警示教育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,张家口市委书记赵文锋指出,

  “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一律免职,对各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落实不到位的一律免职,对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在全省倒排的一律调整,对损害市场主体权益的一律追究法律责任。”

  2月2日,湖北随州高新区召开2022年总结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,会上,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郭晓东放“狠话”,

  “谁让企业不好过,就让谁不好过;谁给企业使绊子,就给谁挪位子;谁影响我们项目建设,谁就是发展的罪人!”

  这背后,地方政府提振信心、恢复经济的“风向标”清晰可见,优化营商环境的“行军鼓”掷地有声。

  为何多地党政一把手如此默契地集体“喊话”?李斌认为这一现象有着特殊的背景,“近两年,作为经济稳步的增长动力源的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,都会存在预期低迷、信心不足的问题。”

  一方面,由于宏观经济领域面临着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的“三重压力”,加之多重非预期因素持续冲击下,市场主体预期不稳,信心收缩。

  另一方面,更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营商环境领域仍存在不足。尽管近年来我国各地出台系列政策,采取诸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,但“玻璃门”“弹簧门”等影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现象仍不时出现,制约着市场主体活力、动力的释放。

  同时,不少企业当前还面临着(投资)不能投、不愿投、不敢投、不知往哪儿投等一系列问题。信心不足,脚步不快,直接影响现阶段的发展,间接影响未来大局。

  “党政领导们‘喊话’企业,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种表现,对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、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”李斌说。

  充分重视企业呼声,关怀企业尊重企业,还与中央的要求一脉相承。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,“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。各级领导干部要为非公有制企业解难题、办实事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”一系列“喊话”也就自然而然了。

  郑州大学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樊红敏告诉大河报·豫视频首席观澜记者,“喊话”之余,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,破除束缚企业未来的发展活力的桎梏,更能给企业信心,让企业拥有安全感。

  樊红敏认为,政商关系越亲清,公司发展的动力就越足。“政府应扮演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,深入到企业一线,重点针对企业需求,精准出实招,充分释放企业活力。”

  1月3日,河南出台《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》,在消费、投资、产业、市场主体、外资外贸、民生等6大领域研究谋划了90条政策措施,加快形成起步即冲刺、开局即决战的良好态势。其中专门提到营商环境。比如今年将深入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常态化开展产销、产融、用工、产学研“四项对接”活动,建立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培育库。

  李斌认为,目前优化营商环境更多是从细处入手,侧重于解决痛点、难点等问题。比如,打破“弹簧门”“玻璃门”是未解决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;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,帮企业搭建融资平台、减免企业负担等。

  “多地党政领导‘喊话’企业无疑值得鼓励,同时还应该做好的是,积极打造制度化的营商环境,通过一整套制度化保障,实现商务成本低、投资环境优、政务环境优、公共服务优、法治化程度高,真正激发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内生动力,让企业家充分地投资兴业,实现多方共赢。”李斌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